作为最早入华的韩国车企,起亚在中国市场曾经辉煌一时。
然而这个昔日的韩流鼻祖,如今在华丢了保命牌,六年爆亏130亿元,就连后爹都嫌弃并抛弃了它。
1. 六年爆亏130亿
(资料图片)
韩国现代起亚集团财报显示,其在华合资公司悦达起亚,2022年净亏损超37亿人民币(7059亿韩元)。
叠加2017年-2021年的累计90亿亏损,六年间悦达起亚爆亏约130亿元。
截止到去年年底,悦达起亚负债总额为2476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0亿元),资产总额为2080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19%,呈现出严重资不抵债的情形。
显而易见,悦达起亚岌岌可危,成了现代起亚集团的不良资产。
2. 寒流鼻祖被后爹抛弃
虽然在韩国,起亚是汽车行业的后起之秀,但在中国,起亚入华动作远远早于同胞现代、大宇、双龙等。
上世纪80年代,起亚捐赠了几百台Pride车辆,当作北京亚运会会务用车。90年代,江苏悦达与起亚合作,引入了Pride批量生产,取名“悦达起亚普莱特”。
2002年,“亲爹”起亚和“亲妈”悦达,引入东风集团,三方以50%、25%、25%的股比,成立东风悦达起亚。
由此,起亚在华全面发力。
2002年到2016年,起亚在华年销量,从2万辆暴涨到65万辆,迎来巅峰时刻。但是从此之后,起亚就每况愈下并一蹶不振,销量持续暴跌。
2017年,东风悦达起亚断崖式下滑至36万辆,同比腰斩45%。到了2021年,更是降至13.34万辆,只有巅峰时期的四分之一。
从利润奶牛变成烫手山芋,“后爹”东风集团实在忍不了,于是把25%的股份转卖给江苏悦达,彻底从合资公司退出,“抛弃”了悦达起亚。
3. 悦达起亚丢了保命牌
起亚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除了萨德事件的影响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赖以支撑的“保命牌”被抢走了。
无论是起步阶段的Pride千里马,还是后来被称为屌丝三宝之一的K5,起亚产品在华畅销,凭借着都是“性价比”这一利器。
相对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配置,起亚等韩系车,比其他合资品牌价格低,比自主品牌质量好,因此大行其道,广受中国消费者的追捧。
但是,随着中国车市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并白热化,日系、德系等合资品牌也不得不下探市场,企图以价换量。
同时,吉利、长城、长安、比亚迪等自主车企迅速崛起,在性价比方面做到了极致,大大超越了起亚等韩系合资车。
上下双向摩擦之下,起亚等韩系品牌,在华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市场份额逐渐被分割蚕食。
失去了“性价比”这唯一的一张保命牌,起亚等韩系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迅速跌落。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起亚等韩系车电气化步伐缓慢,也是其销量大跌的原因。
2021年年中,悦达起亚才在华推出其首款纯电车型起亚K3,定位为紧凑车型,起售价高达22.98万元,没有太大竞争力,市场存在感并不高。
后来起亚还推出几款油电混合车型,不过销量同样非常惨淡。
传统燃油车被暴打,新能源车又看不到希望,悦达起亚面临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会不会走上退市的道路,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