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枫叶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来源:枫叶君评(fengyejunping)
必须说,碰上俄罗斯,脑筋就要转得快一些,否则跟不上变化。按说中国人算够了解俄国人了,但还是不行,遇到问题,思路上还要另辟蹊径。
比如说不久前的卡霍夫卡大坝被炸,谁干的?很多人认为,这大概率是俄罗斯为了阻止乌克兰军队反攻所为。但是,俄方的说法刚好相反,称,此事是乌军干的,目的在于“防止俄罗斯在赫尔松地区发动袭击”。也就是说,俄军不在乎乌军反攻,反倒是乌军担心俄军对他们展开进攻。
再比如,俄罗斯在占领乌东和乌南四州后举行了“公投”。就在基辅和西方谴责俄吞并乌克兰领土时,莫斯科严正声明,顿巴斯等地已成为俄罗斯“新领土”,乌军若再对这些地方展开攻击,会被视为对俄罗斯领土的侵犯,将面临严重后果。这就是戏剧性反转:不是乌克兰要收复失地,而是俄军要在四州地面上“保家卫国”了。
面对这样的思路,不脑筋急转弯行吗?
现在又有了新问题:大坝被炸毁,决口了,水漫得到处都是,街道变河道,洼地改湖泊,该抗洪了吧?外面有打算帮忙的,可是,俄罗斯已经明确表态:洪我自己抗,你们就别来了。
6月18日,联合国指责俄罗斯阻止人道救援机构向遭受水灾的俄控南部地区居民提供援助。联合国救援协调员丹妮斯·布朗在当天发布的新闻稿中说:“迄今为止,俄罗斯联邦政府拒绝我们进入这些暂时由其军事控制的地区的请求。”
布朗补充说:“联合国将继续尽其所能帮助每一个人,包括那些正在遭受最近大坝被毁后果的人,他们迫切需要帮助才能生存。”她呼吁,“我们敦促俄罗斯当局按照国际人道主义法律规定的义务行事。”
卡霍夫卡大坝在乌军即将发动反攻前突然被炸毁,导致下游数百平方公里范围被淹,成千上万的当地居民被迫撤离,在威胁克里米亚和扎波罗热核电站供水同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当地人道主义和环境灾难的担忧。
谁炸的暂且不管了,淹成这样,总该抗洪了吧?可是,俄罗斯明确对联合国救援机构说,出于安全考虑和“其他细微差别”,无法批准救援请求。
克里姆林宫解释说,“如何越过(俄乌之间的)接触线并确保安全?那里的炮击和挑衅不断,并有人员伤亡。这就是为什么向他们提供安全保障如此困难的原因。”
这是很有趣的一点:联合国只要求俄罗斯同意其进入俄控区救援,但莫斯科却说,我特担心你们的安全。
俄罗斯对联合国人员的安全担忧都超过了联合国自己,这不能不说,来自克里姆林宫的人文关怀让联合国始料不及:你没想到的,我已经替你想到了,还是别来了。
的确不符合常理。那么,联合国救援机构在外面干着急,和进入俄控区开展援助,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应该是,联合国人员会在救援过程中具体接触到当地居民,从而了解到很多实情,特别是跟卡霍夫卡大坝炸毁相关的一些信息。
自毁坝之后,俄罗斯和乌克兰一直没有停止相互指责。西方支持乌克兰的说法,认为是俄罗斯炸毁了大坝。既然俄罗斯坚称乌克兰是炸坝黑手,那现在联合国救援机构要求进入灾区,正好是个机会,让联合国人员实地了解情况,不是正好能破了乌克兰和西方的指责,还俄罗斯以清白?可是,很遗憾,这么好的机会居然让莫斯科给放弃了。
该如何理解?虽然战争不是社会事件,联合国也不是媒体的调查记者,但这种操作还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人非常熟悉的某种场景:村口,几个壮汉粗暴阻拦记者,衣服被扯,眼镜被摔,相机弄坏了,总之一句话,村子不能进。
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担心安全只是克里姆林宫的一种婉拒,而实际情况是,俄罗斯心底无私天地宽,大坝被炸确实与俄军无关,但是,广大官兵在认真学习了普京总统语录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决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抗洪救灾,准备在安置受灾群众和不麻烦联合国两方面取得双丰收。
果真如此,这也算是一种境界,尤其是在战争期间,实属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联合国也应对此表示理解,就不要再借着人道救援的事情闹情绪了。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a7tBcLig4Nm5sROKKcmRg